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2008-10-10

誤買毒債值得同情

10月9日,周四。恒生指數升511.51,收15943點,成交608.7億元。10月期指升637點,收15925點。技術上睇周五港股上升機會仍大,後市有條件重返16000點以上;相信只係一次反彈,而唔係熊市見底。

花旗集團認為,中國減息不利內地銀行業,但可刺激股價上升,另推介江蘇寧滬(177),估計今年每股獲利33.7仙,升4%,P/E十一點八倍,目標價6元;中通服(552)估計今年每股獲利27.1仙,升26.3%,P/E十點五倍,目標價7元;第一太平(142)估計今年每股獲利7美仙,升23.6%,P/E六點八倍,目標價4.6元。

根據Thomson路透報道,美國連續九個星期冇新股上市,係1980年以嚟首次咁長時間冇新股上市。9月份全球只有二十二隻IPO,集資2.377億元,係1990年11月以嚟最少嘅月份。

澳元下跌有利經濟

八國聯手齊減息,因為各國政府擔心全球金融業Meltdown。日本仔Unwind利差交易,不但刺激日圓滙價上升,亦令全球冇咗廉價資金供應(1990年至今,日本係全球最大廉價資金來源)。IMF估計,全球明年經濟將陷入衰退(即GDP升幅少於2.5%),因金融危機令美股投資者蝕咗14000億美元。日本仔Unwind利差交易後,澳元係最傷,但對澳洲經濟係好事;今年我老曹原本計劃去大堡礁睇珊瑚,因澳元太貴而取消。澳元跌番後,明年可帶埋太太到澳洲睇珊瑚。SCG估計,未來1英鎊可兌3澳元(希望佢嘅分析冇錯,因為唔少港人有子女喺澳洲留學讀書,澳元回落可減少負擔)。

今年10月已係深秋,紅葉從樹上落下,股價亦一樣。聯儲局決定直接向美國企業提供貸款,呢樣係大蕭條後首次;聯儲局自己擔當銀行一職,令美國銀行股股價進一步下跌。美國商業票據上月減少40%,因私人基金流走5000億美元,政府注入3800億美元(嚟自iMoney Net Inc.資料),本周二最少有一間公司發行兩星期商業票據(7厘息),甚至GE亦要出5厘息(過去只要2厘到3厘)。睇嚟麻煩仲未減少。

經濟策略改變係代表大方向改變,例如三十年代羅斯福總統嘅New Deal,為資本主義引入社會主義嘅福利制度;七十年代後期英國嘅鐵娘子主義及八十年代初期嘅美國總統列根引入貨幣主義(Monetarism),成功控制通脹後,再透過減息及增加貨幣供應,帶嚟八十年代至家吓嘅繁榮。踏入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能源及商品價格狂升;加上2006年樓價回落引發去年次按危機,無論英國或美國政府早已變成跛腳鴨。隨住「兩房」被託管、雷曼兄弟破產及7000億美元挽救計劃未能令股市穩定落嚟,相信美國大選後經濟策略又唔一樣。愈嚟愈肯定由1982年起透過減息,增加貨幣供應、刺激股市同樓價上升、擴大信貸及製造消費需求,達致經濟繁榮嘅貨幣政策玩完。未來會唔會出現羅斯福總統式嘅New Deal(即向富人抽重稅補貼窮人)?明年美國大選後可明朗。

日本日興資產管理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宮里啟暉認為,華爾街金融危機已席捲歐洲及全球其他地區。對金融市場所造成嘅破壞,迫使各國政府加強對金融機構監管,搵出風險所在並推出法律去約束金融機構經營活動。對創新金融產品市場而言,無疑係一個打擊,代表成個金融業將會經歷二至三年寒冬期。

金融危機損壞咗融資渠道,已對其他行業產生影響。美國政府自1990年起過度自由經濟模式,到二十一世紀已漸失控,監管力度唔夠,對幾十萬億嘅虛擬經濟監管不足,搞到次按危機爆發,家吓仲無法準確預測其影響。能夠預見嘅問題係:一、銀行為規避風險而緊縮銀根,令全球進入信貸緊縮期;二、金融危機對日本亦有影響,因日本金融機構揸住唔少嚟自美國嘅金融衍生產品。今後日本投資者唔再信賴呢D機構,亦導致日本金融股價大幅下跌。呢種情況非日本獨有,只係較其他國家嚴重,因資金回流日本,令日圓急升加快日本經濟下滑。

金融市場迷失方向

美元減息令利差交易利潤大減,導致資金回流日本,不但影響日本產品出口,同時亦令日本海外利息收入同投資收益大減(日本已唔只係出口大國,亦係一個投資大國);加上日本人口老化甚至減少,無法擴大內需,以及日本政府債台高築等,亦無法再投資刺激經濟。

展望未來,美國八十年代開始嘅貨幣政策下嘅市場經濟模式再次受到質疑,短期內又冇新模式出現及取代,國際金融市場會有一段日子將迷失方向。

呢次次按危機,2005年不履行合約率5%,但到咗去年已升至13%,今年更達到25%。更嚴重嘅係呢D次按債券透過CDS,即有公司提供擔保,例如AIG、「兩房」及唔少銀行,令人有放心購買嘅感覺。家吓不但不履行合約率急升,同時提供擔保嘅公司自己都破產,引起銀行存款戶恐慌而提款;而且銀行間缺乏互信,令股市出現急速下滑。

英倫銀行宣布,提供2000億英鎊去改善流動性,然後動用500億英鎊注入有問題銀行,另為2500億英鎊中長期債券提供擔保;即英倫銀行共動用5000億英鎊,規模較美國嘅7000億美元挽救計劃更大。

滙控(005)一級資本比率7.7%,佢話唔使政府資金亦可達到8%水平;巴克萊嘅比率6.3%;皇家蘇格蘭銀行、萊斯及HBOs嘅比率略低於6%,估計政府只要250億英鎊便能令呢D銀行嘅一級資本比率達8%安全水平。

與英國唔同,美國政府係向銀行購入不良資產;反之,英倫銀行係直接注資各銀行換取股份。即英倫銀行有機會賺錢(如日後股價上升)。不過,成個金融市場進入去槓桿化(Deleveraging),即未來金融業size較家吓細!喺過程中出現痛楚係無可避免,為減少痛楚,英倫銀行已宣布減息半厘。

2003至07年投資者受貪婪推動而作出大量幾傻嘅決定,尤其喺房地產方面,似乎肯定樓價只升不跌;有錢嘅投資者則透過對沖基金經理,提供大量流動資金畀貪婪投資者去做傻事。今年突然之間恐慌成為主導,成個市場開始Unwind,有冇連埋BB將沖涼水倒掉?唔少優質股股價已較高峰時回落50%;野草燒盡後,土地又再肥沃,一旦春回大地,又再野花處處,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歐美注資作用好短

去年一百萬單倒閉事件中,只有六十二萬單同次按有關;未來十八個月共有二百萬單次按貸款須重新安排,到時會唔會出現三百萬單倒閉?由信貸推動嘅經濟繁榮期由1982年開始,去年10月結束。我地面對嘅唔係和暖嘅冬季,而係零下二十七度嘅嚴寒。黃金歲月已結束,寒冷歲月由去年11月起已開始,何況未來將愈嚟愈凍。可憐唔少投資者只有一條泳褲,點樣頂住零下二十七度嘅嚴寒?美國房地產泡沫爆破所產生嘅金融黑洞,正喺度吞食一切,7000億美元挽救計劃又算得咩?更何況美國金融危機已迅速向歐洲蔓延,喺歐洲造成另一個黑洞。歐美兩大經濟體系已佔全球GDP一半,更何況日本至今經濟仲係唔生唔死。

美國嘅銀行同歐洲嘅銀行互相之間唔再信任,造成資金唔流暢,情況好似一個患心肌梗塞嘅人,如果唔及時醫治,最終導致死亡。家吓單靠各國央行注資及減息,好似採用緊氧氣筒呼吸,咁可以頂幾耐(或股市反彈可以維持幾耐?本周澳洲央行減息1厘,澳洲股市上升一天)?中國GDP亦由去年年底11.9%增長率走向明年8%,低於過去三十年平均年增長率9.8%(台灣由1958至91年保持三十三年平均年增長率9%後,1992年起大幅回落;到去年,喺過去十五年平均每年GDP平均增長率只得4.5%)。中國係咪走上台灣之路?再睇睇泰國持續三十一年高增長後、印尼持續二十九年高增長後,以及馬來西亞持續二十七年高增長嘅情況。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泰國及印尼過去十年GDP年增長率只得2.7%;馬來西亞好D仲有4.5%。中國經過連續三十年GDP增長率平均9%後,明年保8%增長率亦有問題。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副所長王小魯等人估計,中國未來平均年增長率為6.21%;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等估計係7.08%。儘管結果唔同,但相同點係中國經濟高增長期係去年結束,另一問題係去年中國人均GDP亦只有2000幾美元,喺咁低收入下,如未來GDP進入低增長期,中國所面對嘅壓力,等同1997年東南亞國家面對亞洲金融風暴一樣。

人民銀行10月8日宣布減息0.27厘,存款準備金減少0.5%,係一個月內第二次調低;同時個人所得稅中儲蓄存款利息稅率由去年8月15日20%下調至5%後,呢次免收。即中國亦步入免利息稅期,對明年經濟幫助有幾多?

目前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二年、三年及五年存款利率為3.15%、3.51%、3.87%、4.41%、5.13%及5.58%;六個月、一年、一至三年及三至五年貸款利率係6.12%、6.93%、7.02%及7.29%。五年以上係7.47%,睇嚟幫助唔大。

為期五天深圳房地產秋交會閉幕,秋交會期間全深圳市共成交三百一十七套一手住房。

上海秋季房展亦閉幕,一連四天上海共成交住房八百二十一套,較兩年前下降40%。

三方面出現問題

內地房地產已感到秋意;對發展商嚟講卻係秋風秋風愁煞人。

其他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一樣低迷,包括北京、天津、重慶及杭州。北京交易量較去年同期下降44.9%、天津下降66.43%、重慶下降83.55%及杭州下降64.95%。踏入10月首七個交易天成交量令發展商完全失望。

由於我老曹一直冇同讀者推介迷你債券,實在唔想多講嘢,但隨住事情發展,又有不吐不快之感;我老曹批評證監喺審批過程中實在疏忽(可能鬼子佬中文唔好),呢D產品明明係票據(Notes)點解批准各銀行以債券(Bonds)名稱出售?如果標明迷你票據,而唔係迷你債券,係咪會有咁多人受騙?第二應批評金管局實在監管不力。請問各銀行推銷呢D產品職員中,有幾多人已考到財務策劃師牌照?任由冇財務策劃師資格嘅職員向銀行客戶推銷金融產品,就好似醫管局任由非醫生人士喺本港行醫一樣;第三批評本港各銀行作風,呢D產品推銷對象應係資深嘅投資者(即有100萬美元或以上),而唔係一般散戶,呢類連推銷者自己都唔太明嘅產品,又點可以向一般散戶推介?可以話銀行係濫用客戶對銀行嘅信任。請問銀行內有幾多職員向客戶推介時,用咗等同定期存款呢句說話?職員無知因佢地唔係財務策劃師,但銀行客戶值得同情,好似飲牛奶人士唔一定知道牛奶有毒嘅道理一樣。

莎士比亞早喺十六世紀曾話過:「唔受監管嘅自由就係狂野。」馬克吐溫喺炒股失敗後亦話:「太多人假借自由之名而行不義。」自由經濟唔係冇皇管,1990年起美國政府逐步放寬對銀行監管原本係好事,但到二十一世紀濫發衍生產品時,仍唔管住佢,而任由市場走向就係狂野。我老曹一向信奉自由經濟(第一篇為《信報月刊》寫嘅文章就係介紹無形嘅手),但反對唔受任何監管嘅自由。喺自由之上必須嚴格執行「法律與秩序」(先有Law and Order才有Liberty,如果唔係就變成放蕩主義)。

我地不能指責投資者因對產品唔認識而要負上責任;一如我地不能指責飲奶者對牛奶唔認識而飲咗毒奶嘅道理一樣。迷你債券苦主值得同情與支持,但佢地亦不應犯法,應循法律途徑追回自己損失而唔係採用任何非法手段,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喺外國,呢類產品係唔可以向散戶(少於100萬美元流動資產者)推銷;而非財務策劃師亦唔可以向別人推銷財務產品。希望銀行界今後唔好為咗佣金,而濫用客戶對銀行嘅信任。商譽得嚟不易,失去卻好快。

希望政府及銀行界同迷你債券苦主盡快達成大家可接受嘅協議,以免影響香港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嘅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