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2008-04-14

三先策略

 4月13日,周日。上周五通用電氣公布業績,令道指下滑256點,亦令3月18日起因貝爾斯登被收購所引發嘅反彈告一段落。高盛更將應用材料降級(該股今年上升8%),因睇淡半導體資本設備行業。滙控(005)嘅英國物業按揭業務,因英倫銀行減息而令十四萬樓按者嘅利率亦須下調;滙豐响英國及歐洲業務成功嘅理由係因為擁有來自亞洲(尤其係香港)嘅廉價資金,可以喺英國及歐洲提供較低息嘅樓按,此優勢將因英鎊進入減息周期而漸漸失去。

美面對雙重負財富效應

  4月11日至13日喺海南省博鰲市舉行嘅2008年博鰲亞洲論壇中,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張明認為,美國GDP第二季出現負增長嘅機會好大,甚至出現兩季負增長可能性亦唔細,即出現技術意義上嘅衰退。至於對全球經濟影響,美國GDP佔全球GDP 20-30%,美國一年消費係9萬億美元,而且唔少係依賴入口,將產生以下三項影響:一、美國出現衰退將令消費下滑,導致美國對商品需求下降。二、美元貶值可提升美國商品响國內嘅競爭力,亦對全球出口造成影響,包括德國、日本、中國及東亞國家。中東石油輸出拉動整個中東經濟,如石油出口增長率放緩,亦可影響其他出口國。三、美元貶值導致全球初級產品及能源價格上升,糧食、黃金及其他原材料價格上升造成社會收入分配惡化,嗰D依賴工資收入者消費力下降,亦可導致股市、樓價狂升暴跌,影響更大。

  近期數據顯示,美國房地產市場調整正逐步加深,房價何時見底仍言之過早,過去下滑周期一般需要三年,依家只有一年;過去跌幅响20%至30%,依家只有10%。過去美國房價下滑唔影響股票下滑,但呢次房價下滑引發次按危機,影響金融業,連帶令股價回落。股價下滑令企業投資減少,對經濟造成雙重財富效應,過去係正方向,但依家係負方向。美國GDP 70%來自消費、28%來自投資,佔GDP兩大重要元素都出咗問題,只靠出口拉動(美國出口只佔GDP 2%到3%),掂咩?呢次美國經濟下滑,到底係Short and Shallow,抑或Long and Deep?

唔做好友淡友只做炒友

  自1982年8月美國經濟復甦以來,只有兩次軟着陸,即1990至91年及2001年第三季(GDP出現一季負增長)。受次按危機影響,擔心美國GDP再次出現負增長期,全球經濟點樣反應?

  通用電氣今年首季純利回落12%,引發上周五被拋售。美國五百間大企業中,約有二百五十七間今年首季純利可能走下坡。上周五United Technologies(生產奧的斯電梯)股價跌3.2%,見69.53美元;Honeywell(生產飛機器材)股價跌3.1%,見56.99美元……。分析員開始意識到企業純利較佢地年初時估計仲差。

  美國4月份消費信心跌至二十六年內低點,只有63.2,係1982年以來最低,當年失業率達11%。彭博响4月2日至8日調查嘅結果顯示,大部分分析員相信美國今年第二季經濟將冇增長,雷曼兄弟嘅CFO更估計,美國經濟响2009年前無法復甦。

港股反彈表現全球最出色

  近日恒指反彈重返250天線,係全球股市中表現最出色;道指則只能重返50天線之上,未能接近200天線。日經平均指數自去年9月7日50天線跌穿 200天線後,日經平均指數亦由15566點反彈,亦重返200天線之上,並喺10月11日見17488點,回升12.39%;其後回落到今年3月17日 11691點,較去年10月11日低33%。恒生指數由今年3月18日20572點反彈上4月11日24681點,升幅19.97%,後市又如何?熊市二期投資策略:別人恐慌時你貪心,別人貪心時你恐慌,唔做好友、唔做淡友,只做炒友(Trader)!唔再採用Buy and Hold策略,改為Buy to Sell,例如接近恒指20000點時入貨、接近25000點時出貨(或買份認沽輪)。

  由1930至2000年美國GDP平均每年上升6.7%(扣除通脹率,實質升幅每年3.5%)。標普五百平均每年純利升幅5.2%、每年股票平均回報率11%,美國每年平均通脹率只有3.3%。標普上一次牛市(1982至2000年)O由九倍升上三十三倍,平均每年上升7.7%;加上企業純利平均每年上升6.5%,令股市平均每年上升 14.7%。標普上一次上落市(1966至82年)O由十九倍回落到九倍,平均每年回落4.2%;企業純利平均每年仍上升6.6%,但股市平均每年只上升 2.2%。標普上一次大熊市O由十九倍回落到十三倍,純利每年回落28%,股價每年回落37.1%。換言之,即使企業純利仍在上升,但O下降,股價亦只能上上落落【下圖及下表】。因此,高O時段不宜入市。

  再以1989至2003年日本大熊市睇,雖然2003年4月日經平均指數才見底,但有80%跌幅响1990、91年已完成,即所有熊市都係喺頭同尾跌幅最大、中間只係上上落落。標普五百O已由2000年嘅三十三倍回落到家吓嘅十八倍(過去一百年指數平均O只有十五點二倍)。1982年美股熊市結束時O只有九倍;1932年熊市結束時O十三倍。呢次又點?1982年熊市結束時,企業邊際利潤率只有6.3%;1991年股市低潮時,企業邊際利潤率只有6.4%;2002年10月企業邊際利潤率亦只有6.9%。依家美國企業邊際利潤率仍高達 11.5%,即美國並非生意最難做嘅時期,未來日子企業邊際利潤可能進一步收窄,到時才係股市見底期。

採用先做不評論策略

  只有响牛市(例如1982至2000年),股票才最值得持有;响上落市(1966至82年)或熊市,股票市場皆缺乏投資吸引力。响牛市中有80%投資者賺錢,因此好容易產生易賺錢嘅感覺而吸引愈來愈多資金加入;喺熊市中80%投資者蝕本,令散戶漸漸變得意志消沉而退出股票市場。熊市出現理由有二──一、股市O太高,市場由高O走向低O(即使企業純利仍上升);二、企業純利出現下降,引發股票價值下跌。

  呢次G7會議,各國再次關注美元弱勢,因美元已見1.5913兌1歐羅;此乃2004年2月首次(2004年2月時各國認為美元應貶值去改善本身貿赤)。換言之,G7認為美元貶值幅度已足夠,並將繼續要求人民幣升值。值得注意嘅係,美元兌日圓3月17日起已止跌回升,美元兌歐羅形成三浪背馳,唯一仍可睇好嘅貨幣係人民幣,進入「破七入六」期。

  Open your eyes(解放你嘅思想)!做人最大阻礙其實就係你自己嘅思想。面對美國次按危機惡化,除咗加強憂患意識外,更要保持清醒頭腦,任何時候都不可頭腦發熱。

  今天對事對物不妨採用「三先」策略:甲、先幹不爭論。乙、先試不議論。丙、先做不評論。自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後,港人最喜歡爭論而唔幹實事,凡事皆爭論,結果無事做得成。八十年代老闆娘林太曾罵我老曹:「凡事試都未試,便議論紛紛。」未試過你點知唔得?的確有道理!即使事後證明唔可用,亦知點解唔得。今天面對意見多多嘅股市,點解唔採用「先做不評論」嘅策略?

  今天聯滙同通脹嘅關係並非想像中咁大,响八十年代兩者關係可能密切D。隨着香港社會富起來,入口通脹佔CPI比重愈來愈低,內部通脹所佔比重則愈來愈大,即工資、租金佔CPI比重一再上升,產品入口成本所佔比重日漸下降。以出外食飯為例,100元開支中,食物成本只佔25%、工資佔成本30%、租金佔成本15%,其餘係公司利潤及政府嘅稅。當豬肉入口價上升65%,喺茶樓食碟燒肉飯,理論上只應漲價16.25%(如其他因素不變)。

中國內部通脹壓力大

  我地不妨睇睇中國,喺人民幣不斷升值下,內地通脹率反較香港更高(2月達8.6%),理由係內部通脹壓力較香港大(聯滙嘅缺點只係擴大香港經濟波幅,例如九十年代產生火上加油效果,1997至2003年又雪上加冰)。對付通脹正確方法係收緊信貸,引發經濟增長率放緩(或衰退),但呢一招相當痛,如非必要,唔好搵D咁嘅嘢嚟玩。

  新中國成立以來,內地有五次高通脹期:1949至50年。係解放前惡性通脹尾聲。1959至61年。三年困難期,因毛澤東土改政策失敗,引起物資供應不足、全國出現大饑荒。1985年。隨着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落實,一直被管死嘅物價改革開始,令被壓抑多年嘅物價如火山爆發一樣出現井噴。 1994至96年。1989年六四事件後,人民幣大幅貶值刺激經濟增長,最後引發全國物價狂升。上海朱下令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幣同美元掛鈎去迎接高通脹洪峰。隨着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出現,中國物價又急速回落。中國政府為刺激出口,1998年宣布出口退稅計劃,以抵銷東亞各國貨幣貶值嘅影響。 2002年至今。人民幣隨美元貶值及大量資金湧入中國,中國通脹率又再回升,今年2月CPI升幅達8.6%。

  美元疲軟令全世界物價漲聲一片,如人民幣唔追隨美元貶值,滙價應係6.1到5.8人民幣兌1美元,依家仍接近7算,造成外來因素引發通脹;加上中國2003年加入WTO,引發大量外資湧入,推高內地工資及房價,造成內在刺激。例如今年1月生效嘅勞動合同法,令工資成本一下子上升30%至40%。2001年上海賣70萬元嘅房子,到 2007年已漲到220萬元,但房租仍係4000元一個月。

  今天一年存款利率4.14厘,220萬元存銀行可收91000元(未扣利息稅),而買房子收租只有48000元(未扣稅),證明房價炒作成分很高,需求非想像中咁大,造成內在因素推高通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