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死食河豚
3月19日,周三。恒生指數升482.33,收21866.94;成交九百八十六億六千六百多萬元。3月期指低水,升161點,收21641點。新世界發展(017)升9.8%、恒隆地產(101)升4.6%、信置(083)升5.9%、嘉里建設(683)升7.6%,地產股因本港銀行減息半厘而造好。阿里巴巴(1688)升14%,見13.86元;中國海外(688)升13%、富力地產(2777)升11%。
金融流感擴散全球
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認為,「金融流感」正向新興市場擴散。英國滙豐銀行CEO斯蒂芬.格林認為,至今為止亞洲經濟抵受得住西方國家金融動盪衝擊,但如美國經濟陷入長期低增長,亞洲國家遲早受影響。OECD秘書長葛利亞更悲觀,認為發展中國家已面對西方金融危機所帶來嘅負面影響。歐盟經濟及貨幣事務委員阿爾穆尼亞認為,歐洲經濟好景已結束。
2001年投資TMT股嘅2萬億美元已隨科網股泡沫爆破而消失,對亞洲出口盈利嘅破壞。响2002及03年顯露出來,至今未完全痊癒。金融產品價格被過分高估引發嘅破壞力正向全球擴散,影響力更甚於科網泡沫爆破,依家仍然未全面浮現。
美元減息0.75厘後,美元跌至1.5758兌1歐羅,以及1美元兌0.999瑞郎、7.0639人民幣。估計4月29日再減息半厘機會好大。房利美及房貸美嘅額外資本要求獲放寬,家吓兩大貸款機構已借出1.5億美元樓按,上述消息令房利美升27%,見28.22美元;房貸美升26%,見26.02美元。去年11月前者賣出70億美元優先股及減派息30%,後者賣出60億美元優先股及減派息一半去增加股本。取消貸款上限後,兩大公司唔使增加股本亦可再借錢畀樓按。
熊市二期第一隻腳出現,熊市二期反彈最高可接近(或略破)250天線,然後又再回落,不過甚難捉摸。博反彈利潤極之吸引,例如响美國上市嘅雷曼兄弟升46.4%、高盛升16.3%、瑞銀升17%。此乃點解投機客願意「拚死食河豚」嘅理由。
滬深三百指數升3.32%,見3888.86。萬科升9.6%、保利地產升8.6%、金地集團升5.8%。
中國發改委宣布,2月份七十個大中華市場樓價較去年同期上升10.9%(1月份升11.3%)。
熊市反彈雖然十分刺激,一旦出錯後果可以好嚴重。我老曹唔會阻止別人食雞泡魚,但我老曹便絕對唔食,因為唔怕一萬最怕萬一,理由係風險同回報不成比例。我老曹唔認同「富貴險中求」,而應讓資本慢慢地成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上一次減息由2001年1月2日開始,道指响2002年10月見底。恒指於2003年4月因香港受沙士影響,作不得準。由減息到道指見底,兩者相差二十個月。呢次減息由2007年9月開始,至今只有七個月。
花旗推介阿里巴巴(1688)、新世界發展(017)、國航(753)、長江基建(1038)及李寧(2331)。估計阿里巴巴今年每股獲利29.3仙,上升27%,O三十八倍,目標價15元;新世界發展2007╱08年度每股獲利1.25元,升142.3%,O十二點九倍,目標價21.4元;國航今年每股獲利42.9仙,升27.5%,O十一點二倍,目標價7.6元;李寧今年每股獲利64.8仙,升51.7%,O二十四點七倍,目標價29元。
如希望市民多點儲蓄,加息係咪有用?如希望市民增加消費,係咪減息就可以?上述已係1930年代凱恩斯嘅理論,現代社會已非如此。佛利民有次開玩笑話:「消費係收入減儲蓄留下嘅剩餘。」現代社會的確係咁!
你收入幾多?打算留低幾多?餘下嘅用作消費。如你去年收入上升咗並冇打算增加儲蓄,你嘅消費自然上升。去年如你收入冇上升,但決定減少儲蓄,因為樓價升咗或投資股票賺咗錢,你亦會增加消費。
即使利息下降咗,但你份工安全感下降咗,你會決定增加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結果消費亦下降咗。上述情況正好解釋日本1990年至今嘅情況。
佛利民係啱嘅
1972年美元進入浮動期後,消費與儲蓄關係唔再受加息、減息影響,而係佛利民開玩笑時所講:消費係收入減儲蓄後留下來嘅剩餘!
如經濟前景極不明朗,即使減息,市民亦唔會增加消費,反而會增加儲蓄(因利息亦係收入嘅一種)。如前景樂觀,就算加息,市民一樣增加消費。
次按危機大約可以由1998年開始講。當年美國股票市場已由1991年波斯灣危機中復甦過來,但美國樓價到1998年仍然升幅有限,華爾街卻有大量資金搵出路。結果有人設計出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當年好少人知道係乜東東,直到去年8月次按危機出事後,CDO最少每周見報一次。簡單D講,有人攞出100萬美元,向市場借入 2900萬美元,然後一口氣將3000萬美元借畀別人買樓。由於市場資金成本較三十年期樓按嘅利率低,令買樓者獲得廉價資金供應,自然樂於買樓。攞100 萬美元嘅投資者,收入係3000萬美元高息(樓按)減二千九百萬美元低息(市場資金差),利潤隨時可以係100萬美元一年!除非樓價回落20%以上(1998年仍收20%首期),不然風險有限。對華爾街而言,咁係解決大量資金出路問題嘅好方法。花旗銀行最先將呢類基金响市場出售,成為利潤豐厚嘅生意。拿100萬美元出來,借入2900萬美元,再借出3000萬美元,一年純利可達100萬美元,市場隨時願出1000萬美元購入上述組合,咁之後三十年就年年袋100萬美元股息。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咁高利潤嘅生意,自然吸引其他金融機構競爭。咁樣一嚟,好嘅樓按客漸漸減少,而物業市場有呢D資金流入,變成年年升值。今年如用10%首期吸引樓按客,明年樓價升10%,唔係變成20%咩?於是有人開始用10%首期吸引人買樓。2001年減息,刺激樓價加快上升,有人認為5%首期風險亦唔大嘅……漸漸更發展到免首期。只要樓價按年上升10%(甚至唔升),風險唔大,除非樓價止升回落……呢個市場愈做愈大。2004年6月開始利率上升,金融機構再推出首兩年低息貸款,即2006年下半年才開始計市場利率,此乃2006年7月起樓市開始不振嘅理由。到去年 7月,因樓價已回落8%,愈來愈多人唔供樓而將鎖匙寄回,引發次按危機。去年第四季會計師公會要求金融機構按市價入賬,嗰D揸咗次按嘅金融機構,如按市價入賬,便不符資金充足比率,必須注資。於是大金融機構就到處搵人注資及將次按債券擲出市場,令次按債券價格進一步下跌……。
貝爾斯登事件中,最開心應係Warren Spector,去年因政治鬥爭輸畀對手被迫辭去主席一職,因此只有沽出手上0.6%貝爾斯登,收番3.82億美元。如佢去年8月冇出售,依家市值僅剩800萬美元;今天整間貝爾斯登亦只值2.91億美元。
Deleveraging去年8月開始,一個長達十年嘅CDO潮(即利用槓桿比率撑起樓價),跌幅幾大、時間幾長?你知道咩?
揭開石頭前須作心理準備
格蛇最近响《金融時報》話,一旦金融市場進入unfolding(揭開期),將引致大量國際銀行監管條例修訂,尤其係風險管理方面。呢個危機過去前,將留下大量災難,尤其係今天嘅金融風險價值評估系統;反之,如果唔揭開,風險管理方面便永遠無法改善。換言之,最終我地必須面對現實,但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我地將睇到大量不願見嘅事情出現喺眼前,一如前港督麥理浩話揭開石頭前要作好準備面對蛇蟲鼠蟻一樣。
財長保爾森接受ABC訪問,推銷布殊5月2日生效嘅152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時話,相信可以响第二及第三季創造五十萬個職位。可能貝爾斯登事件搞到佢太殘矣,已變得冇厘神氣,更用咗「sharp decline」去形容當年美國經濟,其後又用「事件已過去」去形容貝爾斯登。事件真係已成過去咩?
高盛嘅大好友科恩被撤除首席投資策略員,由David Kostin取代(淡友一名也)。高盛董事局睇市一向準確,呢回公司主力分析員易帥,代表乜嘢?
今年中國經濟較美國麻煩。美國次按危機去年3月開始,8月已爆到唔清唔楚。中國CPI升幅今年2月仍十分勁,政府希望全年CPI升幅只有4.8%,如要達到呢個目標,中國GDP不能再以年率11%速度上升,GDP將由高增長步向較低增長,可令股價、樓價出現大調整(一如1973-74年及1981-82 年香港)。
中央政府宣布提升銀行存款保證金率,卻唔肯將利率提升到CPI升幅2厘或以上,就係擔心引發經濟急速冷卻嘅情況出現(類似 1981-82年香港)。中國經濟最終能否完成軟着陸?就睇黃岐山矣。1990年日本銀行行長三重野康未能成功令日本經濟軟着陸(嚴格D講係撞毀咗);貝南奇面對美國次按危機,揸直升機亂擲銀紙亦未見收效。中國今年經濟情況,能否較日本之於三重野康及美國之於貝仔好?拭目以待。
去年各國政府主權基金大舉進軍對沖基金、金融股同銀行股,無不焦頭爛額。最近佢地投資乜嘢?答案就係商品。Euromoney報道,世界上最大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已投資約850億美元响商品期貨,其他主權基金近幾個月亦大量介入資源股項目,最後是錯或對?時間老人會告訴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