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2010-05-24

小心,小心!

5月23日,周日。道氏理論大師Richard Russell(今年已八十有五但仍精力充沛)曾在今年5月8日警告「美股有麻煩」,更在上周三再次發出警告︰道指如跌穿5月7日低點10221點超過 1.5%,將引發一場更勁的跌市出現。

艾略特波浪國際(Elliott Wave International)投資通訊主席Robert Prechter認為,1982年至2000年是美股超級大牛市,2000年起已進入熊市,2003年至2007年的小牛市是信貸泡沫所造成,透過美元兌黃金貶值及低利率去產生錯覺;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又是另一隻小牛,方法如出一轍。以前那隻熊由1966年至1982年共十六年,看來未來美股將面對更大回落期。他認為,一個超巨型的頭肩頂正在形成中【圖】。此所以上周四我老曹突然寫文章叫大家小心之理由。

今天高頻炒家(high-frequency traders)的成交額已佔全日總成交40-70%交易,一個戶口可以單日買賣10億美元股票去賺取差價利潤,這些買賣盤對股市造成的波幅十分大。

巨熊中的小牛

歐洲各國處理歐豬五國危機的手法,同2007年至今的美國十分相似:一、殺死信差。2007年5月美國Countrywide房貸公司出事,政府話冇事;2009年11月歐豬五國主權債券出事,歐盟亦話冇事。二、賴投機者造淡。2007年10月美股大跌,乃投機者搞事,宣布立法禁止拋空……。2010 年4月歐洲股市下跌,德國亦宣布立法禁止拋空。三、用錢浸死佢。2009年3月美國推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政策,2010年5月歐盟推出7500億歐羅挽救計劃。最後結果如何?醜婦終須見家翁,美股今年5月又開始下跌。

美國4月份CPI回落0.1%,是2009年3月以來首次(3月份升0.1%),主因是能源價格回落(尤其石油及天然氣共跌1.4%)、食物價格升 0.2%。核心通脹仍升0.9%,亦是六十年代以來最細升幅。房屋回落0.7%,衣物回落0.9%……。很多人不信九十年代開始的日式衰退已在2007年 10月登陸美國,不少人仍擔心七十年代式惡性通脹因各國濫發貨幣而重演。4月份美國領先經濟指標自去年3月以來首次回落,擔心由去年3月開始的熊市大反彈今年4月完成。

標普五百大企業中,佔三分一企業收益40%來自歐洲及英國,在歐羅、英鎊齊跌形勢下,今年第二季業績點計?一旦純利看跌,美股又如何保持上升?

Boom or Bust、富貴與貧窮,全在一念之間,例如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所作的決定,將影響閣下今後的財富……。從1971年起,我們皆活在泡沫之間,例如過去十年海南省樓價上升四倍(香港樓價1997年8月至今只是上上落落),去年8月我們剛經歷杜拜房地產泡沫爆破……。一念貧窮、一念富貴。2007年10月開始全球進入去槓桿化周期(deleveraging vicious cycle)。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進入一浪低於一浪期,反之中國進入雄起期。不過,初生嬰兒通常不太漂亮,在成長過程中必大上大落,例如1967至97 年的香港。內地A股剛經歷過類似1973年香港的情況,今天水平大約在1976年的香港;反之,內地樓價卻似1981年的香港。和香港不同的是,八十年代開始那段香港繁榮期,剛好是美國利率回落期;中國卻相反,未來面對是美國利率上升期,因此中國未來之路艱辛難行。

黃金市場的氣氛正在改變,金礦股與金價的關係於5月14日是46.6%,再上一周是32.2%(最高是2008年8月,達89.6%);這次金價上升與金礦股表現並不配合。從2000年金價252美元至今過去十一年,金價已上升390%,有點高處不勝寒感覺;能否見1350美元?我老曹信心不大。波浪大師 Bob Pretcher指出,5月14日睇好黃金指數一度見98%,意味金市目前已太多好友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領導下,西歐各國建立一個類似美國的經濟體系。在冷戰威脅下,他們被迫「同舟共濟」,並以德法為首,因而孕育出歐盟的前身,更計劃成為一個經濟強大但政治分裂的聯盟。隨着蘇聯解體,威脅結束,這些國家又組成歐洲中央銀行,計劃貨幣一體化去抗衡美元獨大的局面,然後將南歐及北歐國家拉進來以擴大歐羅區,下一步計劃將中歐各國亦拉進來,組成一個歐洲經濟聯盟但政治各自獨立的「怪物」(在人類史上從未出現過)。德國人一向嚴守紀律,例如 2009年財赤不超過GDP 3%,負債少於GDP 60%,通脹率今年仍是1.5%。但南歐人又如何?北歐人又如何?還有中歐人又如何?二十七個成員國能夠透過自律而令歐羅區長存?

歐羅區火燒連環船

德國同法國不能單靠提供借貸或抽稅去支持其他歐盟國的負債及財赤,何況法國負債率已達GDP 80%、財赤接近GDP 8%,情況不見得較歐豬五國好。單憑一個德國,撑得起整個歐盟嗎?何況希臘人民不滿整個挽救模式,不斷示威抗議。德國GDP中有48%來自進出口業務,其中45%產品是出口到這些南歐國家,如南歐國家經濟出事,德國經濟可以獨善其身嗎?如希臘沒有加入歐羅區,希臘是不會因利率下降而出現如此巨大的財赤。到今天,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希臘貨幣獨自貶值便可。今天的問題是歐羅將十幾個國家貨幣連在一起,一旦着火,好易產生火燒連環船的後果。主權國債務危機將發展成為信貸收縮。

至今為止,許多人仍然「賭」、「博」不分。何謂賭?何謂博?一、經研究後對一些不確定因素作投注就是「賭」。例如精研馬經後去買馬的行為就叫做「賭」。二、對沒有任何把握的事,完全依賴運氣去決定而下注就叫做「博」,例如買六合彩。投資包含賭和博兩種成分,但和賭、博最大分別是,投資涉及風險管理的部分是「賭」,但「博」則無法管理風險。例如止蝕不止賺只可運用於投資策略上,而不能用於賭、博上。溝上不溝落、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追隨趨勢直到它結束為止等等,都可應用於投資上,而無法運用於賭、博上。透過策略運用,投資者可減低風險,令贏面上升至55%、輸面降至45%,持之以恆便可累積財富。至於賭,由於賽馬會需營運開支及政府抽博彩稅,變成贏面只有45%、輸面55%,持之以恆終必損失。至於博則一切靠運氣,但幸運女神是最頑皮的傢伙,她往往在你最興高采烈時離開,能夠成功者只是極少數。

在沒有制定策略前,盲目投資其實同賭博差不多;反之,如你精研馬匹狀態,將贏面由45%提升到50%,賭馬亦可以變成一項很有趣的娛樂。至於博,因贏面只 有35%,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勝出,還是少參與為佳。

大學生供應遠超住宅樓

今天許多人仍用大學生薪水與樓價作比較,忘記1967年香港只有一間香港大學,能夠進入香港大學讀書的學生家庭背景非富則貴(因為很少獎學金可供申請),每年大學畢業生只得千多人。當年月薪1500元、樓價100元一呎(但當年買樓要入伙後才可分期,即一千呎住宅一次過要付清10萬元;當年大學生最低要求是一千呎)。其後中文大學獲政府承認大學資格,令環境較差者亦可入讀中文大學,因為有獎學金資助,開始令大學生供應量以倍數上升。不過,當年香港社會是看不起中文大學畢業生的(包括香港政府,當年考政務官必須港大畢業),薪金亦不及港大畢業生高,令不少中大畢業生到外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回港再同港大畢業生比拚,形成七十年代的中大畢業生今天反過來超前同期的港大畢業生(因較少到外國深造)。後來,香港政府為製造更多大學生,連理工、城市理工及浸會亦都升格為大學,去年連樹仁書院亦升格為大學,令香港大學生供應量較六十年代何止上升十倍。反觀本港住宅單位供應量除七十年代港督麥理浩提出十年建屋計劃外,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限制港府賣地後,本港住宅樓進入有限度供應時代,而2003年起採用勾地政策後,本港住宅供應量更少得可憐。

以簡單的供求定律──每年香港大學生供應量增加了十倍,反之住宅樓供應量由1985年起進入有限度供應,大學生薪水在六十年代一個月收入相等於十五呎住宅樓,今天一個月收入只等於一呎住宅樓。人生買第一套住房是解決居住需要,政府應支持及鼓勵;但第二套住房是投資,目的是希望在日後房價上升時獲利;由於是投資,政府可透過信貸及利率去影響投資回報率。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政府不應干預樓市;但在不正常情況下,政府則應該干預。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七十年代滙豐大班曾說過︰如成交額中超過20%不是自住而是作投資用途的話,便算不正常。至於買入第三套房,更屬投機行為,因此政府向買賣第三套房獲利者抽買賣利潤所得稅,完全正常。

住宅供應不應該是純經濟問題,60%同政治有關,40%才是經濟因素。例如今天「80後」買不起樓經常上街示威,便變成政治問題。以1981年為例,當年 香港政府便在人們上街示威後大量供應土地,同時人為地將貸款利率由22厘提升到24厘(較美國高2厘),以打擊樓價。

薪金收入高低只影響剛開始工作的人,至於退休生活是否愉快?取決於理財態度。一般所謂理財是指:甲、何時置業?乙、投資什麼股票?丙、買什麼基金?丁、何時買賣外幣及黃金等。大部分中產階級最大一項投資是物業,因此何時置業十分重要,因置業通常使用槓桿(借錢買樓),可影響一生。一般要求是每月供樓金額不應少於薪金25%,亦不應超過薪金50%,一旦超過收入50%,還是不置業較好,以免一旦樓價下挫負擔不起。香港買樓黃金三十年由1967年開始、 1997年結束;1997年起本港樓價進入V形走勢。過去香港樓價每上升六至八年便回落兩至三年(最長一次是1997年至2003年,長達六年),今天樓價會否上升一年便開始回落?木宰羊。

■多謝施先生8萬元捐款,曾榮裕先生再一次捐款3800元、劉秋霞小姐及黃樹偉先生500元捐款亦是不止一次。上述款項已代為滙上給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術培 訓學校,正式收條不日付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