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2010-03-30

跟交通網絡買生地

3月28日,周日。去年11月開始,港股進入what to buy and what to avoid期,即揀股唔炒市,相信牛皮市仍將維持好一段日子。今天投資策略是在動盪不安的股市中搵出有價值的股份,在胡言亂語的市場氣氛中保持真知灼見。小投資者大部分時間都是對的,只有在轉角市才出錯,醒目資金經常追隨趨勢及利用止蝕盤去局限風險。股神箴言:「投資成功,不在乎你追隨群眾或和群眾對着幹,而是你的分析是否正確。」

去年新興市場股市平均升幅104%、成熟市場股市平均升幅73.3%。不少新興市場股市同原材料價格有關,故全球工業生產改善前,原材料股必先行上升。反 之,去年8月起成熟市場股市表現超前新興市場,因為原材料價格(例如CRB指數)進入調整期。

資金回流美國支持美滙

基金手上現金比重由一年前的6%降至3.6%,代表基金經理已過分樂觀,對風險戒心大減。在此水平下,股市如何更上一層樓?畢巴頓認為,美股最少還有 10%上升空間。A股去年8月進入超買區後下調,恒指去年11月進入超買區後下調,今年3月美股進入超買區後又如何?八十年代開始透過資產升值去增加債務因而產生的GDP高增長期,到2008年已結束。ISI集團估計,今年第一季美國企業純利較去年同期升38.8%,第二季升42.4%、第三季升 36.8%、第四季升30%,即2010年全年美國企業純利可上升36.1%。如上述估計正確,今年美國經濟應不虞出現雙衰退,但GDP增長率又能否支持目前美股P/E水平?

美國政府通過9400億美元的醫療改革法案,代表未來財赤無法收窄,不利債市。不過,資金正由新興市場回流美國,支持美滙上升,因為美國及歐洲經濟在漸漸擺脫衰退。通脹初期人人喜愛,政府透過增加貨幣供應令股市上升,同時CPI升幅溫和,例如2003及04年;然後漸演變成2007年政府為壓制CPI而一再加息,最後引發樓價回落及次按危機,出現2008年大跌市,之後人們又恐怕通縮大於通脹……。2009年3月政府開始再膨脹政策,最早開始再膨脹政策的是北京政府(2008年11月),A股上升亦最早結束(2009年8月),為時共九個月。美國去年3月批出量化寬鬆政策,至今年4月1日結束。

1980年4月2日(至今剛好三十年),鄧小平就內地住房問題發表了講話,內容如下:

一、過去內地實行低工資政策同時推行公房低租金制度,主要是為解決中國人民居住問題。上述公房由政府和單位建造並承擔維修保養費用,結果令中國人均住房由 1949年十點八方米下降到1978年六點七方米,而且房屋愈來愈殘舊。

二、從1982至84年以常州、鄭州、沙市、四平作試點把公屋出售,自1985年起再把經驗用在其他城市。1986年上海、廣州兩市首先進行有償轉讓土地法;1987年擴展到深圳、煙台、唐山、蚌埠,並進行「提租補貼」試點(即公房可以加租)。上述經驗用作制訂1988年七屆人大「修改草案」,明確土地可以有償轉讓及物業可用作收租。

三、1988至98年上述修改法案在全國大部分城市推行。1988年2月25日發布國務院十一號文件,包括公房可以加租、出售及實物分配,實行住房貨幣 化。

四、1997及98年在上海朱兩次講話中提出加快住宅建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和消費熱點。許多城市便引入外國不少方法,例如土地拍賣等,引發全國 房地產熱潮。

不少人以1998年作為中國土地發展的分界線,情況有如1967年前後的香港物業市場。1967年前,香港房地產發展雜亂無章,經一連串改革後,香港房地產開始規範化。中國房地產由1998年至今已繁榮十二年(2000至03年為回落期),以美國例子,地產繁榮期一般可長達二十二年。換言之,中國房產仍有十年好景(雖不排除有短期調整)。

地產商沿西鐵建「生地」儲備

中國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和美國不一樣,主要是負債並不高。不過,過去一年中國新增房貸是2008年的五倍,令房 地產相關信貸佔總信貸20%,已到了警戒水平。

日本野村證券董事長氏家純一認為,在日本泡沫時期,房貸及建築亦只佔銀行總貸款25%。資產價格急升同時伴隨貨幣供給擴大和信用擴張,尤其是對房地產部門 的信貸擴張,就是危險訊號。中國應從八十年代日本資產泡沫中吸收經驗,以免資產價格本身變動對經濟造成破壞。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大城市房屋空置率已超過10%的國際警戒線,擔心房地產市場泡沫不斷擴大,最終可導致社會 不穩定。

根據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資料,1955年如投資1000英鎊在物業上,到2006年高峰期市值50萬英鎊。古有明訓:有土斯有財。本港地產發展商如新地(016)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已投資沙田一帶的「生地」(Raw Land),並改為住宅及商場賣出去或收租,然後逐步向新界其他地方購入「生地」……。恒地(012)過去在上水、粉嶺一帶購入「生地」,然後是將軍澳……。長實(001)買入港燈(006)後,將發電廠土地改為商住用途,買入和黃(013)則把造船廠土地改為商住用途、貨倉土地改為商住……。過去十多年,內房股亦將「生地」改為商住用途而發達。今天本港的巨富,十之八九同地產有關。

不過,各位千祈不要亂買「生地」。我老曹不少朋友在1997年前大量買入大嶼山土地,以為新機場落成後便發達矣,但至今買入的土地仍是爛地一片,因為特區政府並冇發展大嶼山的打算。新地及恒地策略成功,是跟着政府的交通網絡去發展,例如獅子山隧道通車之前收購沙田的「生地」;火車電氣化之前收購元朗、上水、粉嶺一帶的「生地」。恒地在地鐵未建至將軍澳之前,已先一步在將軍澳建立「生地」貨源。到今天,地產商又沿西鐵一帶建立「生地」儲備。

在內地,亦可以跟着大城市內的地鐵擴展而建立「生地」儲備。至於二三四線城市發展,便可跟着高鐵走。例如今天在瀋陽買入「生地」,然後將之建為商住物業, 才是隱蔽的寶藏,一旦打開,可帶來無窮財富。

去年中國正步入類似2003至06年的美國地產上升潮──即因利率下降而引發的置業狂潮。所不同者:甲、內地買樓先付樓價30%(第二間50%);乙、貸款沒有證券化,因此銀行貸款時小心謹慎;丙、沒有職業者無法獲貸款。雖然今年政府已嚴格限制,但樓價並沒有因而下調,二三四線城市樓價繼續上升。今年第二季起應否開始收集內房股?我老曹認為,在內地應該不會出現「次按危機」。

2000年美國科網股泡沫爆破至今已十年,大部分科網股股價至今仍無法升穿2000年水平;2007年10月金融股開始回落,到2009年3月跌幅達 84%,其後雖然反彈145%,情況仍有如2002年10月至07年10月的科網股,反彈完成後再無力進一步向上。金融股「Beta系數」上升,代表擴大波幅而非升幅。去年3月至今金融股的良好表現,只是2008年過度超賣後的反彈,而非上升趨勢開始。

美促人民幣升值保護主義作祟

2005年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30%。2005年8月起中國政府亦讓人民幣逐步升值,到2007年次按危機前人民幣已升值22%,直至出現次按危機後,人民幣才停止升值。2008年11月中央政府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令中國股市率先好起來。今天美國又再要求人民幣升值,但美國經濟真的可以藉此好起來嗎?1985年8月至94年7月日圓升值200%(由250日圓兌1美元升到80日圓),美國貿赤有冇減少?1994年1月上海朱決定讓人民幣與美元滙率併軌,是因為當時人民幣沒紀律地貶值,並認為人民幣升降應以中國利益為首先考慮因素。如美國政府認為人民幣值太低而抽25%懲罰性關稅,咁過去幾年美元兌加元貶值40%,加拿大政府是否亦應向美國徵收40%懲罰性關稅?過去一年英鎊兌美元跌25%,美國為何沒有向英國抽25%懲罰性關稅?上述言論百分之二百是保護貿易主義。作為自由貿易主義盟主的美國,更不應以此為脅。

美國貿赤年年擴大,是因為美國人有先使未來錢的習慣。中國外貿年年盈餘,則是因為中國人有積榖防飢的習慣。此乃民族性使然,同幣值高低無關(日圓由 360 升至90兌1日圓,日本仍出現大量貿盈)。過去四十年證明了外貿赤字或盈餘同該國經濟盛衰關係不大(例如日本年年貿盈,但過去二十年經濟如何?)今天對 GDP最大影響是消費,一旦消費下降,經濟衰退便來臨。一個國家只有在經濟發展初階,外貿盈虧才佔重要位置。一如1967至87年我老曹的薪金加減可影響個人消費,但1987年後是否加薪,對本人消費的影響已不重要,主要視乎股市升降(股票投資得失早已超過一年薪金收入)。到1997年後,連股市升降亦不再重要,因為股票投資只佔全部投資30%,其餘已分散到房地產、外滙、債券及黃金方面。相信國家亦一樣,初期影響經濟盛衰是外貿,然後是股市及房地產,最後是熱錢流向。由於美元已取代黃金成為環球各國儲備,當美元泛濫時,全球亦不得不跟從。當美國經濟出現萎縮,便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去年3月起,美國政府再次推跌美元滙價,目的是希望「重新平衡世界經濟」──即中國增加消費、減少出口,美國增加出口、減少消費。然而,今年2月中國出口 大升45.7%,美國財赤則達2209億美元,為歷史上最巨!世界經濟不但沒有重新平衡,反而進一步走向極端。

德國擁有全歐洲最高的儲蓄率(約10%),相信亦是全歐洲擁有最低自住物業率(只有43%)的國家之一。在德國置業,銀行一般要求先付樓價50%;反之業主欲加租則十分困難,因此大部分德國年輕人對置業興趣缺缺。至於美國人,儲蓄率在2007年一度跌至零,卻十分喜歡置業,在美國置業更一度出現零首期,一般只須付樓價10%便可。以今天情況看,德國經濟較美國正常很多。

馬來西亞樓市值得留意

台灣樓價自1992年開始便停滯不前。2008年因兩岸加強互通,令台灣豪宅售價再次上升,相信與台資回流有關(九十年代那些去了長三角一帶投資的台灣資金回流,當時上海樓價只及台北市樓價六分之一,現在上海樓價反較台北市更貴)。2010年八十坪(約二千八百方呎)的台灣豪宅,每坪賣100萬元新台幣(約25萬港元),相等於每方呎7000港元,只及香港同級豪宅售價的三分一。大陸人到台灣置業者很少,這次上升靠台灣資金回流,能支持台灣豪宅升勢多久?木宰羊。

過去十多年,英語區國家樓價皆上升,只有馬來西亞屬少數例外,皆因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馬來西亞政府曾下令關閉外滙市場,此決定令外資至今對馬來西亞市場仍存戒心。過去七年華人聚居的地方樓價皆升,馬來西亞又是少數例外,理由是華人在馬來西亞受到不公平對待,包括考大學或做生意以至考公務員職位,形成有錢的華人都去晒新加坡。今年1月,隨着東盟國同中國貿易協議生效,能否扭轉上述局面?2008年馬來西亞出口198.7億美元,中國佔9.5%,去年出口到中國升89.8%,估計今年進一步急升。馬來西亞50%以上人口是二十五歲或以下,屬十分年輕的國家,較印度更年輕。信用卡使用率只有37%(新加坡121%)。今天在馬來西亞買樓回報率一般有6厘左右(香港不足3厘),是值得注意的新興市場。

5 則留言:

  1. Happy to see my country been picked as one of the potential investment area!!! :)

    回覆刪除
  2. yah, as I planned to buy a property in kuala lumpur, you convinced my decision, thank you.

    回覆刪除
  3. 要確保香港樓價平穩,可否學德國。首期要五成!

    回覆刪除
  4. 其實星加坡既房屋政策都值得香港借鑒. 地方比香港更小, 但每個人有屋住, 供應穩定, 樓價自然穩定.

    回覆刪除
  5. Hi there,

    It seems like the articles are falling behind again for some reason...

    Regards,

    And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