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2008-11-17

口水大會洋洋大觀

11月16日,周日。二十國領導人响華盛頓召開金融海嘯同世界經濟峰會,一如估計只係口水大會,講就洋洋大觀,做就冇一個國家肯承擔。

有人認為金融海嘯係由投資者貪心引發。貪心值得原諒,世人誰不貪?只要貪得其所便可。但愚蠢卻不值得原諒,各位不妨睇睇嗰D衍生產品合約嘅條件(例如贏就贏粒糖,輸就輸間廠),我老曹實在唔明白點解仲有咁多人肯簽個名落去?除咗士刁拔之外,真係無法解釋者也。

呢個情況,有如1997年嗰年特區政府八萬五房屋政策,當年大家已見到日本政府1990年房屋政策變成又藍又黑,但我地可愛嘅白眉董伯伯,仍然舂個頭落去。

保爾森日式方法救市

今年另一個可愛嘅傻瓜叫保爾森,佢已睇過日本股市過去十八年雞毛鴨血,仍然採用「日式方法」救市,期望阻止全球信貸收縮。睇嚟今後金融市場再冇派對(開心日子)矣。

今年3月金價回落後,我老曹曾提出通縮論,但信嘅人唔多。七個月後今天,各國政府官員及學者都擔心明年美國進入通縮。1982至2007年整整二十五年信貸膨脹面臨結束,甚至有人開始質疑1971年尼克遜總統嘅浮動滙率制度能否繼續落去。過去一年美國股票市場蒸發25萬億美元市值,美國物業市場蒸發4萬億美元市值,保爾森計劃動用7000億美元去阻止信貸收縮,你話效果如何?雖然政府不斷向銀行注資,但信貸危機仍未消除。道指上周五重返8497點,雖然我老曹相信10月10日起嘅反覆向上嘅力量仍未完成,後市道指仍有機會升上9000點或以上,呢個a、b、c反彈浪才告完成,因估計12月6日美元再減息半厘。但10月10日道指7882點,到底係2001年9月、2002年7月抑或係02年10月(見底)?我老曹相信見底嘅日子,可能係2009年3、4月。過去一年全球股市均面對Margin Call!

美國10月份零售額下降2.8%,係連續五個月下跌,Circuit City已申請破產。美國10月份入口更下跌4.7%,因美國消費者財富被蒸發20萬億美元,美國消費信心進入1980年以來最低點。流動電話銷售下跌5.5%(9月份跌4.8%);汽車跌幅最大,連入油站亦宣布銷售下跌13%(部分因油價下跌,以銷量計下降1.5%)。美國貿赤進一步減少,9月份原油入口成本平均每桶104美元,11月平均65美元,下跌咗三分一,令11月貿赤有可能降至400億美元,即2003年以來最細,刺激美元進一步升值。何況全球資金正回流日本及美國,例如南韓圜兌美元已貶值33%,仲有印度盧比、菲律賓披索、印尼盾等,甚至新台幣、泰銖及新加坡元都在貶值,估計上述趨勢維持到2009年年中,到時美元再面對貶值潮,因美國2008/09年度財赤超過1萬億美元,支出大增而稅收大減。

FDIC主席Shiela Bair計劃利用7月份接管銀行Indy Mac,向二百二十萬個樓按者提供低息貸款(以佔佢地收入31%為上限),以便業主仍可响負資產嘅住宅內繼續住落去,而免被收樓令政府每年支出244億美元,相信可令一百五十萬個家庭繼續捱下去。依家已有七百五十萬個家庭陷入負資產,樓價每下降5%便額外增加二百萬個。上述情況一如1997年之後,本港銀行向負資產業主提供援助(減每月供款,大家齊齊捱)。到2008年,本港80%負資產家庭因此而脫離負資產行列,拖長嚟供,希望有一天可脫離負資產行列。睇嚟美國負資產業主仍有排捱,五年又似,十年都似。

費城聯邦銀行主席Charles Plosser响匹茲堡經濟會議上話,道指如再跌快夫巴仙,8000點失守,將進一步引發衰退恐慌。佢估計明年第四季GDP將較今年第四季再跌2%。响能源及商品價格下跌壓力下,明年通脹率唔再令人擔心,反而一連串因規管收緊所產生嘅信貸收縮現象更令人憂慮。

英國拋股買樓者增

英鎊本周跌6%,見1.4734美元,係今年內新低;兌歐羅跌5.6%,成85.95便士兌1歐羅;兌日圓跌7.6%,成142.28日圓。近期嗰D購入50萬英鎊或以上市值物業嘅業主,資金來自大量拋售股票者較一年前增加26%;購入市值75萬英鎊或以上市值物業嘅家庭,資金來自拋售股票者較一年更增加35%。雖然依家供樓貸款利率只有6.81厘(一年前7.14厘),但賣股買樓現象漸漸出現。政府宣布一年豁免印花稅,令首次買樓者受惠,但嗰D市價125000英鎊至175000英鎊物業交投响8月份只有三千八百宗(7月份四千二百宗),未見回升。

日本經過十九年衰退,街上再出現老人扒手及小偷,因為政府大幅削減福利及醫療補貼,令唔少六十五歲或以上嘅老人到店舖內偷嘢,去年佔上述犯罪率18.9%(1978年只佔3.1%)。今天有五分一日本人已係六十五歲或以上,為美國兩倍、中國三倍,估計到2050年佔日本總人口40%以上。2006年起日本政府打算每年減少2200億日圓社會福利,至2011年止,以減少政府每年財赤。2001年依賴社會福利嘅日本家庭三十萬,去年已升到一百一十萬,未來仍在上升。日本再次進入扒手及小偷大量湧現嘅時代,真係人又老、錢又冇,唔少日本老人晚景好可憐。

過去十九年,日經平均指數由1989年12月38957點下跌到1992年8月14194點時,唔少知名分析員以「淡市不出三年」為理由,認為日股熊市完成而推介。其後日經平均指數升至1994年6月21573點又回落,1995年7月重返14295點,因為冇跌穿1992年8月14194點,引來另一批睇好者,理由係「雙底」,而將日股推高至1996年6月22750點;但到1998年10月又回落到12787點,熊市已死論又出現,而將日股推高至2000年4月20833點,可惜又一次令人失望。2003年5月日經平均指數跌至7603點才回升,並喺2007年2月見18300點;2008年10月28日日經平均指數再創新低,見6994點。十九年熊市,美國投資者一而再、再而三認為日股熊市已死,結果再次令人失望。上述情況未來會否喺美國股市重演?

1990至2007年日本GDP平均每年仍增長2%(同期美國1.8%、德國1.6%)。日經平均指數表現咁差,理由係八十年代日本股市同地產炒爆咗。同樣理由,今年本港住宅最高峰期,普通住宅樓價(唔計豪宅)一樣未能超過1997年第三季,理由係1997年第三季本港普通住宅樓價早已炒爆咗。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透過通商產業省(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簡稱MITI)協助生產商、零件供應商、銀行及貿易商組成相互關係(透過互相控股),响政府官員努力下,建成今天仍然存在嘅強大出口產業。韓戰爆發及越戰期間,由美國政府領導下嘅盟軍最高司令(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認為,協助日本經濟發展可阻止共產主義思想擴散。1950年韓戰期間,來自美國政府嘅訂單佔當年日本總出口27%,並批准日本加入關貿組織(GATT)成為臨時會員(當年英國曾反對),以及將管治日本權力交回日本國會。當越戰响1975年結束時,日本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僅次美國。1980年日本GDP達13650億美元。日本由1950年韓戰爆發到1980年,經歷三十年經濟高速成長期;喺MITI領導下,政府故意壓低日圓滙價、利率,並向消費者抽重稅,以便資金流向策略性工業,例如造船業、鋼鐵業、電力、汽車、電子產品等,再透過保護主義阻止外國貨入侵日本消費市場。大量公路、機場、港口、高速火車等亦响呢個時候建成。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並喺1979年獲美國MFN(最惠國地位)。越戰結束後,美國與中國關係愈來愈好,美國唔再協助日本,例如1973年起要求日圓升值,並要求開放日本消費市場。日本政府雖同意,但奈何國內反對力量十分大,至今日本消費市場仍未全面向外開放。面對日圓升值壓力,八十年代開始日本資金唔再集中响策略性工業上,但消費市場又無法發展起來,形成八十年代至1990年資金集中喺股票市場及房地產市場,最後以炒爆收場。1995年日本政府又設法誘導資金流向海外,形成大量日圓利差交易存在,透過資本出口賺取利息,同時壓抑日圓滙價去維持日本GDP增長。今天日本面對全球大減息及資金回流,大大打擊日本出口事業。

從日本發展史回望近代中國。1978至2007年嘅中國,係咪1950至80年嘅日本?日本因為不讓日圓大幅升值及開放本土消費市場,造成八十年代日本股市及樓價狂升,帶來近十九年經濟呆滯期,中國又如何?

美國消費亞洲生產模式難再

2008年將盡,2009年點睇?我老曹上周五為新城財經台協辦嘅香港經濟峰會2009開記者招待會。去年港股直通車無法落實,我老曹對2008年嘅睇法已傾向偏淡;今天則擔心過去由美國消費、亞洲生產帶動全球經濟上升嘅模式已無法持續。加州大學工商管理與經濟學教授勞拉.泰森認為,呢次經濟衰退期較過去我地所面臨過嘅更長、更嚴重。去年11月佢曾預計美國房地產危機會演變成金融危機,再由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從而導致經濟衰退,家吓一一應驗。呎次佢獲邀出任奧巴馬嘅顧問團成員,可以向新任總統提供乜嘢意見?佢同意大摩亞洲主席羅奇嘅睇法──美國人應加強儲蓄,亞洲人則應增加消費。但點樣將上述諗法落實?一旦美國消費需求下降,對依賴出口嘅新興市場如馬來西亞、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區首先帶來各種動盪,例如股市崩潰、樓價下跌,又點樣增加消費?正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摩根大通中國研究部主管龔方雄認為,去年9月至今全球財富已蒸發50萬億到60萬億美元,相等於全球一年GDP。依家外國向金融市場注資約3萬億美元,只及蒸發掉財富嘅二十分一,未能將資產縮水嘅底部填平,又點樣刺激消費?

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公會公布,今年6月止全球衍生產品市值684萬億美元,係全球GDP嘅十二倍,超過66%係利率合約、9%係外滙合約,依家市場仍在萎縮,所產生嘅信貸收縮壓力十分大。換言之,今天大部分人已睇到問題所在,但搵唔到妥善解決之法,老鼠拉龜。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