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是一種金融投資工具,其價值來自或反映自它所指定之資產 (例如股票、指數或商品) 的價格轉變。 一般常見的衍生工具有期貨、遠期合約、期權及認股證等。
衍生工具可以用作對沖風險、套戥及反映市場的動向。 市場上主要有三種參與者,分別為對沖人士、投機者、以及套戥人士。 對沖人士由於不願承擔風險,故此便利用衍生工具預防市場上價格的變動。 正由於金融市場存在價格的波動,投機者便利用衍生工具去賺取利潤,當價格上升時便買入,價格下跌時便沽出。 而套戥人士則利用衍生工具,在不同市場以不同價格同時買入及賣出相同或相似的金融產品,從而獲得沒有風險的回報。
期貨
期貨合約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買賣雙方同意在預定的日期 (即“交收日”) 付出特定的價格去買賣指定之資產。 期貨是一種統一的合約,它列明指定之資產、合約單位及交收日。 期貨合約只在有組織的交易所 (又稱“場內交易所”) 中買賣,而且有中央結算所保證買賣合約可以兌現。
期貨合約是以每日收市時的市價計值的。 期貨合約大多在月底結算日 (即該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前的一個交易日) 之前平倉,很少是以實物交收或以現金支付。 此外,持倉者亦可以進行相反的交易,即是如果持倉者之前購入一張期貨合約,他便可以沽售一張同一單位的期貨合約去抵銷之前所購入的期貨合約。
保證金 (俗稱“孖展”) 是期貨市場一種重要的項目。 在期貨市場內,任何投資者都需要開一個保證金帳戶,這個保證金帳戶是以每日的市價計值的。“基本按金”及“維持保證金”是兩種常見的保證金。 客戶開保證金帳戶時的總額稱為基本按金,而維持保證金是客戶的保證金帳戶中,必須維持的最低限度。 當保證金帳戶的總額因市場價格變動而減少,令其低於維持保證金時,帳戶持有人就會被通知追補按金,令保證金帳戶的價值回復至基本按金的水平。
在香港常見的期貨合約有恆生指數期貨合約 (簡稱“期指”),其交易月份為現貨月的下一個月及最近期的兩個季月,例如,現時為二千年十二月,即期指的交易月份為二千零一年的一月、四月及七月。 期指的合約單位為恆生指數乘以港幣五十元。 期指的最後交易日及結算日分別為該月最後第二個營業日及最後交易日後之第一個營業日,而最後結算價為最後交易日每五分鐘恆生指數報價的平均值,及以現金結算。
遠期合約
遠期合約不是一種統一的合約,它是一種私人的協議,買賣雙方同意在預定的日期 (即“交收日”) 付出特定的價格去買賣指定之資產。 遠期合約是在場外交易所以外進行買賣的,由於遠期合約是一種場外交易,因此中央結算所是不會保證買賣合約可否兌現。 遠期合約跟期貨不同,遠期合約是於結算日當日以實物交收或以現金支付的。
期權
期權是一種合約,持有人有權 (但沒有責任) 在預定的日期 (即“到期日”) 或之前以特定的價格 (即“行使價”) 去買賣特定數量的指定資產。
認購期權 - 合約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或之前以行使價去買入特定數量的指定資產
認沽期權 - 合約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或之前以行使價去賣出特定數量的指定資產
美式期權 - 合約持有人可以在到期日或之前去買賣特定數量的指定資產
歐式期權 - 合約持有人只可以在到期日去買賣特定數量的指定資產
期權的基本詞彙
期權金 - 購入期權的價格,而價格的多少則視乎市場的供求
內在值 - 馬上行使期權的價值
時間值 - 期權的價格與內在值的差 (只適用於期權的價格高於內在值時)
在價 - 期權的行使價等於現貨價
價內 - 期權的內在值為正數
價外 - 期權的內在值等於零
波幅 - 用來衡量未來股價波動的幅度
期權的基本概念
期權金 = 內在值 + 時間值
認購期權的內在值 = Max [0, S - X]
認沽期權的內在值 = Max [0, X - S]
認購期權的時間值 = 認購期權的價格 認購期權的內在值
= C - Max [0, S - X]
認沽期權的時間值 = 認沽期權的價格 認沽期權的內在值
= P - Max [0, X - S]
注釋︰ S = 指定資產的現價
C = 認購期權的價格
P = 認沽期權的現格
影響期權價格的因素
期權的價格主要受到六種因素影響,分別為 (1)現貨價、(2)行使價、(3)到期日、(4)股價的波幅、(5)利率及(6)股息。
(註︰假設你是期權買入者)
現貨價
現貨價愈高,認購期權的價值便愈高,反之認沽期權的價值便愈低。
行使價
行使價愈高,認購期權的價值便愈低,反之認沽期權的價值便愈高。
到期日
到期日愈長,美式認購及認沽期權的價值便愈高,因為當離到期日愈遠,美式期權可以有較多時間令其變為價內期權,反之歐式期權的價值與到期日的長短沒有直接的關係。
股價的波幅
股價的波幅愈大,認購及認沽期權的價值便愈大,原因是波幅愈大,認購及認沽期權便有較大機會變為價內期權,而且更可獲利無窮,但損失卻有限,最多只是損失已付的期權金。
沒風險利率
對於認購期權而言,沒風險利率愈高,所付出的行使價的折現值便愈小,因此價值便愈高。
反之,對於認沽期權而言,沒風險利率愈高,所收到的行使價的折現值便愈多,因此價值便愈低。
股息
由於預期發放的股息愈大,未來的股價將會跌得愈多,因此認購期權的價值便愈低,相反地,認沽期權的價值便愈高。
在香港常見的期權有恆生指數期權合約 (簡稱“恆指期權”),恆指期權是在香港期貨交易所內交易的。恆指期權的合約單位為五十乘以恆生指數,其到期日為該合約月的最後第二個營業日,而結算價為最後交易日每五分鐘恆生指數報價的平均值,及以現金結算。
認股證
認股證 (俗稱“窩輪”) 是期權的一種,持有人有權 (但沒有責任) 在預定的日期 (即“到期日”) 或之前以特定的價格 (即“行使價”) 去買賣指定之資產 (例如股票、指數或商品)。 認股證跟期權的主要分別是,認股證是由公司本身或金融機構 (例如投資銀行) 發行的;而期權則由交易所指定的莊家充當中介人撮合買家及賣家而形成的。 此外,認股證的有效時間會比期權較長,認股證的有效期可至數年,而期權的有效期只為期數個月。
認股證主要分為兩大類:公司認股證及備兌認股證。 此外,市場上亦有其他種類的認股證,例如指數認股證及一籃子認股證。
公司認股證 - 由公司本身所發行的認股證,持有人可以在指定期限內購買此公司的股票
備兌認股證 - 由投資銀行發行的認股證,協助持有人有效地管理其投資組合
指數認股證 - 由公司或有效機構發行的認股證,其指定之資產為股票指數
一籃子認股證 - 其指定之股票有數種,並非只為一種股票或指數而發行,其作用是分散風險
認股證主要分為兩種:認購股證及認沽股證,這兩種認股證亦分為美式認股證及歐式認股證。
美式認購股證 - 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或之前用行使價去購入指定之資產
美式認沽股證 - 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或之前用行使價去沽售指定之資產
歐式認購股證 - 持有人只可以在到期日用行使價去購入指定之資產
歐式認沽股證 - 持有人只可以在到期日用行使價去沽售指定之資產
認股證的基本詞彙
發行量 - 已發行認股證的數量
換股比率 - 每股認股證可兌換正股的股數
到期日 - 認股證可行使認購或認沽的最後日子
槓桿比率 - 顯示每股認股證可控制正股的數目
引伸波幅 - 市場上對正股股價長期波幅水準的預期
最後交易價格 - 認股證於最後交易日的價格
股價對認購價比率 - 指定資產的現貨價對認股證的行使價的比率
溢價 - 以百分比表示,當認股證愈接近到期日,認股證的溢價便會縮減,直至溢價只反映認股證的內在值,即現貨價等於認購價
(註︰當溢價是負數時即表示有折讓)
認股證的計算方法
布烈克-索爾斯定價模式
布烈克-索爾斯定價模式的作用是計算歐式認購及認沽股證的理論上價值,理論上價值是指認股證的“合理”價值,而這個理論上的價值跟該認股證的市價是有偏差的。
C = S N(d1) - X e-rT N(d2)
P = X e-rT N(-d2) - S N(-d1)
C = 認購股權的價格
P = 認沽股權的價格
N (d) = 累積常態分佈函數
S = 現貨價
X = 行使價
r = 沒風險利率
T = 到期日
σ = 股價的波幅
對沖值
對沖值是當指定資產的價格每變動一元,其認股證所變動的金額。
換句話說,對沖值是認股證價格對指定資產價格的斜率。 假設認購股證的對沖值為0.6時,當正股價格的變動為一定數額時 (例如十元),其認購股證的價格變動為該數額的百份之六十 (即是六元)。
當指定資產的價格上升時,其認購股證的價格亦會上升,因此認購股證的對沖值為正數;相反地,當指定資產的價格上升時,其認沽股證的價格便會下跌,因此認沽股證的對沖值為負數。 以下是計算認購股證及認沽股證對沖值的方式︰
認沽股證的對沖值 = N(d1)
認沽股證的對沖值 = N(d1) -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